5月29日,市長顧坤主持召開市政府九屆第42次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旱、生態環境保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濕地保護、職業技能培訓、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等工作。
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擰緊“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責任鏈條,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工程建設,充分做好防御準備,切實強化精準調度,不斷提高應急能力,有效做好災害風險防范、應對和處置,全面實現“不淹不澇”。
會議傳達學習了《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精神,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落實《條例》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壓實工作責任、嚴格督查問效,堅決有力抓好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努力實現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并進。會議還就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汛期水質保障工作進行了部署。
會議原則通過關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濕地保護的兩個條例(草案)。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強調要進一步提升政治站位,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強化整體保護,科學活化利用,健全工作機制,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舉措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更好助力文化強國和現代化建設淮安新實踐。對濕地保護工作,強調要進一步厘清職責、完善機制、加強監管、營造氛圍,更好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促進更多勞動者高質量就業,更好助力富民增收、賦能產業發展,我市制訂“技能興淮”行動方案。會議強調,要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聚焦農村勞動力、青年學生、零就業家庭等重點群體,分層分類開展技能培訓,推動城鄉勞動者“應培盡培”“愿培盡培”,實現技能就業、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科研儀器設備是科技創新活動的基礎條件和資源保障。會議強調,要強化平臺支撐和政策激勵,大力推進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提高科技資源使用效率,更好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會議聽取城市公共空間治理工作進展情況匯報,要求圍繞“干凈、整潔、有序”目標,秉持“一地三用”理念,有效推進“灰空間”治理。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務實為民,強化系統思維、協同聯動,以點帶面、真抓實干,努力實現環境改善、空間優化、功能提升、群眾獲益。
會議還討論研究了校外托管機構管理、國有企業穿透式監管、糧食產能提升、市12345政府便民熱線運行、收回鎮街部分行政處罰權事項等工作。